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全面提升新时代高校心理育工作水平,提升心理育人实效,亟须构建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示范机制。
完善全员育人
工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各专业课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还要调动各级各类职能部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建立起全员育人工作机制,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日常和个人当中,形成协同协作、同向同行的心理育人合力。2019年,西南交通大学出台《新时代“大思政”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在心理育人方面提出了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2020年,西南交通大学在前期“五位一体”和六级联动”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大学生成长规律、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率先将专任教师、相关职能部门、学生社团、学生党员骨干等纳入心理育人体制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及指标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标准,进一步研究新时代五位一体”心理育人工作内涵机制,发挥心理育人主阵地作用,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新时代高校专业教师应该懂心理、懂教育、懂学生,特别是作为第一责任人的研究生导师,在心理育人工作中应发挥主导性作用。西南交通大学积极组织专兼职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培训、督导,持续提升专兼职心理教师业务水平。面向校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有效提高学管队伍对校园心理危机干预重要性的认识,为及时发现并消除学生心理安全隐患提出了应对策略,为构建安全、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制度上建立起一个常态化的“高校专业教师心理育人支援体系”,同时联合教师发展中心,将专业教师心理育人能力作为提升职业素质的重要部分纳入教师培养机制,强化新入职教师、研究生导师的心理育人意识,并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心理训练。经过近20年发展,西南交通大学凝聚了一支心理育人专业团队,团队成员年龄、学历、职称构成合理,发展规模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构建心理育人
课程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课程是教育中最微观、最普通的一部分,但它要解决的却是教育中最根本的问题--培养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强有力保障,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相互影响,互融互通,但在以往的教育研究及实践中,二者往往无法有效协作,甚至被割裂开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新时代、新青年、新科技和新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高效作用,用心理学的方法解决思想打结问题,促进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与健康人格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从2008年开始,西南交通大学面向国家社会需求,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跟进高校课程改革慕课潮流,构建引领青年成长的心理育人金课集群,走在全国高校前列,先后主持国家级精品课“青年心理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青年心理学”、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灾难教育心理学”、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当代青年心理学系列(一)(二)(三)”“走进心理学”“探索心理学”等“金课”,形成了三十余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集群。其中,“当代青年心理学系列(一)(二)(三)”“走进心理学”“探索心理学”五门课程被收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该系列课程着眼于培养时代新人,探索心理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基础、教育内容、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创新融合,将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方法相互衔接,构建起全方位渗透、全过程实施的心理育人体系,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综合心理素质提升,助力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提升公众幸福感的关键措施,是培养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工作。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服务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近年来,西南交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藏区贫困地区开展“智志双扶”心理援助活动,助力脱贫攻坚战,取得良好成效。
(本文系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一般项目“新时代高校组织育人的目标与路径研究”(XLJKJY2001B)、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一般项目“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促进心理育人的实践研究”(XLTKTY2235B)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雷鸣;张由月(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院;成都工业学院)